close

看到這位綺年玉貌的美人自殺的新聞,不禁為她感到惋惜。

事發至今,媒體每天都有相關新聞報導,電視新聞、臉書、網路充斥著【網路霸凌】、【死諫】等等的新聞。但是這樣的報導,可要特別注意,這會對社會大眾帶來不良影響。

當任何一個重大案件發生,尤其是【自殺】同系列新聞鋪天蓋地蔓延報導的時候,媒體更要特別參考報導自殺新聞的「六要」與「六不」!

引述:儘管人類學家認為,自殺是遠遠超出社會與精神疾病預防機制,且無法消弭的人類行為特質,並不表示我們的努力無效。「六要」與「六不」,就是為了降低自殺模仿效應。而這現象,早在18 世紀歌德的《少年維特的煩惱》熱賣,或同時期日本近松右衛門創作的《心中天網島》人形淨瑠璃大叫座,不約而同引發自殺/殉情潮,已有識者言之諤諤。時至21世紀,則有鄭泰安教授實證研究指出,媒體過當報導之危害。

對於這一類新聞,媒體業者需要審慎面對,報導的細節、露出的畫面、用字遣辭、放置的版面等等,都要很小心處理,切莫再在死者家屬的傷口灑鹽,也不要對社會造成不良影響(效仿自殺、對特定對象撻伐等)。

最後,希望大家讓哀痛者療傷,以祝福的方式去關心他們。如寫文的心理醫師所說的:「哀慟之路漫漫,請留給家人充分的療傷空間,並祈禱失去所愛的悲傷人們,終將因愛復原。」

~閱 康健雜誌「一位精神科醫師的不安:自殺新聞再一次鋪天蓋地」 有感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hanahsu101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